伟易博

  •  伟易博首页
  •  教学项目
    本科 学术硕博 MBA EMBA 高层治理教育 会计硕士 金融硕士 商业剖析硕士 数字教育 课程推荐
  •  北大主页
  •  用户登录
    教职员登录 学生登录 伟易博邮箱
  •  教员招聘  捐赠
English
伟易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首页 > 外洋学习 > 学生感言 > 正文

学生感言

伟易博2016秋

—— 德国曼海姆大学交流心得

2014级本科生 夏 玥

Universityof Mannheim

2016年8月29日 - 2016年12月29日

“在另一个国家 ,过另一种生涯 ,潜入差别的都会 ,流连景物 ,找寻真实的自己 。”

—— 题记

“都会曼海姆、曼海姆大学与曼海姆大学商学院”

曼海姆(Mannheim)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第三大都会 ,生齿约30万 ,面积约145平方千米 。这座一经的普法尔茨皇城现在是一座大学城 ,也是莱茵-内卡三角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距离曼海姆最近的大都会是法兰克福(北约70公里)和斯图加特(南约95公里) 。

曼海姆都会(摄影:夏玥

曼海姆路意森公园中的草坪(摄影:夏玥)

曼海姆路易森公园中的中国园林(摄影:夏玥

曼海姆大学于1763年由选帝侯卡尔·特奥多建设 ,于1967年大学正式更名为曼海姆大学 。其坐落于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洛克式的城堡中,可谓一所城堡里的大学 。该城堡为欧洲第二大巴洛克式城堡(第一大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

位于城堡中的曼海姆大学(图片泉源:曼海姆大学官网)

曼海姆商学院又名曼海姆工商治理学院 ,属曼海姆大学 ,是德国第一、欧洲领先的商学院 ,是德国境内唯一获得国际商学院增进协会AACSB、欧洲质量生长认证系统EQUIS 和工商治理硕士协会 AMBA 天下三大认证机构认可的商学院 ,被誉为“德国的哈佛” 。

曼海姆大学A3图书馆(照片泉源:姚虹旭学姐)

曼海姆大学入学之初(摄影:夏玥)

“读万卷书”

在曼海姆大学商学院交流的我体验到了另一种清新明快的课堂气概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授课历程中 ,学生与教授的互动频率高 ,教授的小我私家魅力和学科魅力融为一体 。我在这学期选了五门课程 ,在每一节课的最先 ,教授都会重复强调 ,若是同砚们在听课的历程中爆发疑问 ,可以随时打断提问;而外国的同砚面临二三百人的课堂似乎也不会感应害怕 ,一旦有自己没听懂的地方 ,一定发问 ,而其问题之“奇异” ,然我不得不叹息他发散头脑的能力 。每当这时 ,我便想着这样的情形是很难在中国的大学课堂上泛起的 。只管教授同样会强调若是有问题请实时打断 ,但中国的学生似乎总是倾向于在课下时询问先生 ,我不知道是由于内敛的性格 ,是恒久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 ,照旧关于竞争的强烈感知 。在我看来 ,无论是哪一种 ,更多的课堂加入与互动可以改变单向的知识转达 ,无论是教授照旧学生 ,在交流的历程中都会有所收获 。教授得知了学生的想法 ,可以获知学生关于其教授内容的明确偏向与掌握水平 ,由此可以更有用地组织教学 ,甚至 ,来自学生的看法可以为教授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角度;另一方面 ,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不但可以实时地获得教授的阐释 ,解决自己的疑心 ,也同时资助在场的同砚们更周全的思索教授所讲述的内容 ,进而关于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明确 。

而曼海姆教授授课的另一个气概特点主要体现在课程关于理论的提出者、磨练者的重视 ,以及关于现实应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重视 。在Behavioral Finance的课堂上 ,教授要求同砚们在相识每个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演变后 ,特殊要求我们关于每一个理论的提出者以及验证者烂熟于心 ,教授说 ,这是对这些学者 ,最最基本的尊重 。在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Securities Valuation的期末考试中 ,教授在试卷上为我们提供了公式的索引 ,问题的设置就像是现实天下中的财报剖析与证券定价 ,他这样像学生们形貌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的目的是磨练你们是否真正的明确公式的意义 ,是否能将理论的知识应用于真正的实践 ,我不在乎你能不可完整的背下公式 ,这是一个不懂金融的人都可以做的事 ,我在乎的是你的明确和你的应用 。在Corporate Valuation的课堂上 ,教授说所有的分数都取决于你的期末报告 ,我不体贴你的你报告的长度 ,不体贴排版 ,不体贴的不太严重的语法过失 ,我希望你能以课堂所学的估值模子为基础 ,给我泛起一个蕴含了你自己的思索的估值报告 。这些听起来或多或少都有些难以想象 ,在大学中那些所谓水课的报告 ,有几个不是看着页码和名堂给分的呢 ,自己真情实感的3页文章 ,不如control C control V的10页文章得分的一半 ,是非是非 ,效果眼前 ,自己的头脑和他人的又有什么差别?有些高校的有些课程 ,是应该有所改变了 。我想 ,无论是关于学者的最最基本的尊重 ,照旧一直的挑战自己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领域 ,从这个学期最先 ,再到遥远的未来 ,都应该永世地践行 。

“行万里路”

在德国后 ,生涯的节奏突然慢了下了 。在不忙的周末 ,也终于有时机 ,可以到周边的都会采风——说是采风 ,不过是走走停停 。四个月的时间 ,追念起来 ,竟也行走了不少的都会 。

在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 ,和友人泛论人生;在科隆的三角塔 ,俯瞰见证夜幕下的繁华;在玛利安桥遥望新天鹅堡的浪漫 ,在巴登小镇品味正宗黑森林蛋糕;慕尼黑啤酒节的开幕游行 ,维尔茨堡半山坡上的葡萄田;不来梅的温暖与清静 ,汉堡的活力与喧嚣 。脚下的蹊径与心中的涟漪 ,一起行走 ,见证一起繁花 。

慕尼黑啤酒节(摄影:夏玥)

慕尼黑都会一隅(摄影:夏玥)

巴登巴登小镇(摄影:夏玥)

与巴登巴登小镇外地艺术教授合影(摄影:夏玥)

新天鹅堡俯瞰旧天鹅堡(摄影:夏玥)

观景台遥望新天鹅堡(摄影:夏玥)

不来梅都会俯瞰图(摄影:夏玥)

不来梅都会中心教堂(摄影:夏玥)

科隆大教堂夜景(摄影:夏玥)

在抵达德国之前 ,我经常在想 ,是什么作育了中西方在修建、文学、音乐、影视作品等诸多方面云云大的差别?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积淀差别吗?那又为什么会有差别的文化呢?是宗教信仰的差别吗?照旧历史生长的轨迹差别?若是是历史的轨迹差别的话 ,究竟是文化的差别导致了历史的差别 ,照旧历史的差别导致了文化的差别?徐徐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思索似乎进入了“鸡生蛋照旧蛋生鸡”的循环 。但我抵达欧洲后 ,一切似乎都有了谜底 。就像到过宏村才知道中国水墨写意山水精髓 ,到过欧洲才明确油画的浓墨重彩是没有相机的时代关于景致最真实的形貌 ,明确泉源于中世纪的压制与文艺再起的昌盛 ,明确魔幻影戏中的黑云压境不过是某一个通俗的斜阳西下 ,明确伸手就可抓到的云 ,明确不会打湿衣角的雨 ,明确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 ,明确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机缘与巧合 。

最初的起点 ,是自然 。在自然的孕育下 ,有了可以被称作为“人”的生物 ,它敬重自然 ,信仰自然 ,逐步地生长 ,然后在历史与文化的哲学思辨的一直融会中 ,欧洲酿成欧洲的样子 ,中国酿成中国的样子 。

结语

正如开篇所述 ,在另一个国家 ,过另一种生涯 ,潜入差别的都会 ,流连景物 ,找寻真实的自己 。交流学期保存的意义 ,更多的在于对差别事物和文化的感受力的提升 ,在于心灵向外扩展的历程 。借用较量文学的看法 ,这更多的是一种通过相识他者 ,更好地熟悉我者 ,去糟粕取英华的历程 。

分享

010-62747007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伟易博2号楼511室

   ?2017 伟易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网站地图】【sitemap】